现在,临床医生为了更安全的指导孕妇生产,建议孕妇在产检时做HIV检测。近年来,陆陆续续有报道,孕妇在检测HIV时出现假阳性的概率较高。
案例信息
以四川的事件为例,四川省疾控中心收集了2006-2009年间孕妇初筛阳性的样本,进行了一系列的后续实验和跟踪随访,具体检测流程及结果如下图[1]。
从检测流程中,可以看到使用WB方法检测反复出现HIV不确定的结果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?国家疾控推荐的WB确证实验也会出错?
案例解读
首先,出现WB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有多个。
1、孕妇处于特殊时期身体原因
这个是WB试验出现假阳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,孕产妇属于特殊人群,在怀孕期间,体内许多指标均处于非参考范围,这是一种正常现象。怀孕妇女各项生理因素发生变化,如转氨酶、总胆汁酸、凝血因子等很可能引起体内非特异性交叉反应,使孕产妇体内产生类似p24、gp160的蛋白,因此孕产妇在进行HIV初筛检测时,由于部分HIV初筛试剂在酶标板的孔壁上包被着p24 抗原和gp160抗原,导致初筛试验出现阳性反应,确认试验时出现不确定结果。而且这样的蛋白可能长时间在体内存在,即使进行3-6个月随访或者待妊娠数月后仍然存在[2]。
2、检测试剂有差异
虽然国家疾控及各省市疾控均采用WB试验判断患者是否感染HIV,但采用的试剂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,可能存在试剂的灵敏度、特异性等方面的差异,这会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。除此之外,检测试剂不合格、过期、失效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。
3、艾滋病检测指南规定的阳性标准不完善
在2004版《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》中规定,使用免疫印迹法(WB)
确认HIV感染的判定标准:至少2条env带(gp41和gp160/gp120)出现,或至少1条env带和p24带同时出现,即可判定为HIV-1抗体阳性。但曾经有报道,采用该判定方法检测阳性的样本经核酸检测后确认没有感染HIV。
近几年,国家针对HIV阳性的判定标准进行了完善,规定至少2条env带(gp41和gp160/gp120)及gag(p17、p24、p55)或pol(p31、p51、p66)同时出现方可判定HIV阳性。
现在均参照新的标准进行HIV诊断。
解决方法
四川疾控这个案例中,后续对WB复检结果为阳性的这名患者进行了研究,测定这名患者初筛样本中的病载(HIV-1 RNA),检测结果显示已经>10000 IU/mL,同时发现其他6份复检样本RNA检测不到,这与最终的检测结果相符。
由此看来,核酸检测(包括HIV-1 RNA、HIV-1 DNA)比抗原/抗体检测(Elisa、WB)准确性高,且检测窗口期短,可作为确诊HIV感染的首选检测方法。
参考文献
[1] 四川省2006~2009年77例HIV抗体初筛阳性孕产妇追踪结果分析[J]. 现代预防医学, 2011, 38(2): 353-356.
[2] HIV抗体筛查实验阳性确认实验可疑和阴性标本的对比分析[J]. 中国艾滋病,2006, 12(1): 4-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