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案例描述 #
大约两周后,患者出现了额头痛,眼睛后面有压力,随后发烧,发冷,肌萎缩,服用阿莫西林后出现斑丘疹,停止抗生素治疗后皮疹消退,随后陆陆续续出现咽炎和扁桃体溃疡,红斑,瘙痒(主要是躯干性皮疹)。几天后,所有症状消退。
7月15日(高危3周左右),抽取血样进行检测, 酶免疫检测抗体阴性,WB检测抗体阴性,P24抗原试验阳性。
1周后(高危1个月左右),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呈HIV-1 DNA阳性,WB在p24,gp120和gp160处显示出明显的条带,在p66处显示出微弱的条带。
该男士的临床症状、以及抗体和抗原反应,加上这些现象出现的时间,与HIV急性期症状相吻合。
文中也提到,虽然避孕套破损检查、情况询问都是由中间人(第三人)完成,但是,他们和当事人都无法确认,除了上述的这些行为,还有没有发生可能传染HIV的高危行为(比如:划破皮肤等);或者安全套发生了破损,但很不明显,这些都无法证实。但提醒大家:射精前的液体也可能含有HIV,还是要做好全套的安全防护。[1]
# 案例讨论 #
01
为什么感染了,高危3周左右
酶联免疫检测抗体阴性,WB抗体检测也为阴性呢?
这就涉及到窗口期的问题,从感染HIV到体内可以检出HIV抗原抗体有一定的时间间隔。对于筛查人群,若未完全过检测试剂窗口期,体外免疫分析的方法就有可能呈现阴性反映或待确认的状况。换言之,窗口期期间检测只能初步预判感染状态,还需后续随访确认。所以,出现了文中患者3周时抗原阳性,WB抗体阴性。
而这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已经将HIV检测窗口期大大缩短了。关于窗口期的具体时间,可以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《WS 293-2019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》,国标明确指出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、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、2周和1周左右。
02
感染艾滋两周后
是不是一定会产生相关症状?
在HIV急性感染期(一般在2-12周),期间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急性期症状,比如感冒、发烧、皮疹、口腔真菌感染等症状,然后产生抗体。所以,文中艾滋患者两周后,发生了类似的相关症状,然后检测抗体、核酸DNA确诊为感染者。
但是,急性期所产生的症状并不是艾滋病特异性症状,极有可能感冒就是感冒,发烧就是发烧,或因为不规律作息、季节性变化、饮食、心理等因素产生的类似症状都是有可能的。再者,就算感染了艾滋,大部份人也不一定产生症状。所以,症状往往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,检测才是判断是否感染HIV的金标准。
(感染艾滋,不接受治疗的HIV自然病程)
提醒:有些恐艾患者刚发生高危就有症状,其实并不合理,一般都是在两周后也就是急性感染期才有对应的症状,与其纠缠,不如检测判断来的快。
03
高危1个月左右
外周血单核细胞HIV-DNA检测阳性,意味着什么?
体内细胞里检测出病毒库HIV-DNA,意味者感染了HIV,需要尽早上药治疗,以避免病毒进入更多细胞建立更大的病毒库,损伤免疫系统。
04
男男行为中,生殖器官接触、口交
或者肛交感染艾滋的风险有多少呢?
目前对绝大多数暴露人群不同行为导致感染的统计分析中,类似生理部位接触感染的例子基本上极少或者没有的,感染风险忽略不计。如同文中的案例,也有可能是戴套肛交过程中发生了破损也说不定。或者从技术上可通过此类暴露传播,但是不大可能,所以无记录。
下表列出了各种类型暴露的每10,000次暴露的传播风险。
按暴露法分列的从感染源获得艾滋病毒的估计概率*
备注:该素材来源于美国 CDC HIV/AIDS 预防部的 Pragna Patel 等人,他们检索收集了上万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,最终形成结论,发表了这篇综述,并被 CDC 网站及诸多教材所引用,包括 2016 年的《哈里森内科学》第 19 版。点击上图可查看原文。
可以看出,肛交被动方概率会是主动方的10倍左右。口交不管主动还是被动,概率都极低,表中未有数据体现。像咬伤、吐痰、体液泼贱、分享性玩具感染概率可以忽略不计。
但必须要知道,风险低的行为不代表不会传染,更不代表发生了多少次都是安全的,不同行为的传播风险会随着暴露次数的增加而累积,一些单次感染风险看似很小的行为,如果重复多次,所累积的整体风险也相当可观。
所以,小伙伴们切不可发生多次高危,一定要全程戴T,保护好自己。有对应感染风险的行为发生了,记得及时检测确认。
一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,是感染者延长生命长度和提高生命质量重要方式之一。目前HIV是可以规范化治疗的慢性病,尽早、马上治疗可控制病情长期不进展,而且对寿命的影响越来越少。另,坚持治疗才能看到希望,万一以后治愈手段出来了呢。
二来检测没有感染也能消除内心的恐惧,更好回归正常生活。
# 案例延伸 #
类似这样的低风险的案例,目前报道发现的非常之少,但风险低不代表就可以不做安全措施,依旧建议性行为的全过程务必戴套。而日常生活中正常的接触,是不会感染艾滋,也不用恐慌于各种非高危的各种行为,限于恐艾症之中。
之前小编遇到过1个案例,曾经他去过一个感染者的家庭里(一开始并不知晓其是艾滋携带者),坐了他家的椅子,握过手,上过厕所等,第二天了解到他是艾滋携带者后,陷入了恐慌,立刻去医院问医生,了解艾滋传播途径后,还是非常恐惧,不放心,买了阻断药服用,之后,又出现了一些皮疹、腹泻症状更是担心了。
因为搜索到艾滋有几周窗口期,此时没法通过常规抗体检测确认。之后,了解到HIV-1 DNA检测,就马上在第8天和第21天检测了2次,实验室检测结果是未检出,没有发现感染艾滋。但是,到现在心理上都还没排除感染~
类似以上情况,就属于恐艾症了。只有正确的了解HIV科普知识,相信科学的检测结果,尝试转移注意力,借助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力量,大家才能更好的走出恐艾症的阴霾。
参考文献:
[1] H. CL,MD SD,H. MD, et al. HIV Seroconversion and Oral Intercourse[J]. American Journal And Public Health, 1991, 81(5): 658.